![]() 课程描述: 上海复旦大学为广大企业家开设了企业管理培训课程,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课程针对性较强,符合目前企业经营中所遇到的困境,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管理压力与困惑,特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人力资源课程,资本与投资课程等相关课程。 |
培训课程列表 关于管理学院 |
招生对象:企业董事长、企业高层管理、企业执行总监等管理职位
课程类别:企业管理 金融课程 股权投资
课程学费:15.8万
开课时间:3月23-26日
上课地点:上海复旦大学
招生对象:企业董事长、企业高层管理、企业执行总监等管理职位
课程类别:企业管理 金融课程 股权投资
课程学费:12.8万
开课时间:3月23-26日
上课地点:上海复旦大学
复旦,这一取自《尚书大传》的校名,意味着复旦大学从创立之日起,就踏上了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不朽生命历程。教育,作为一项充满希望的持续的事业,需要我们年复一年不懈的努力。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人,正是坚守着这样的信念、责任和承诺,才造就了复旦今天的辉煌和荣耀,铸就了复旦品牌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
复旦管院自1985年恢复建院以来,伴随着国家波澜壮阔的改革与发展进程,秉承着“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学术专才、商业精英和社会领导者”的光荣使命,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不懈努力,不仅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更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一代又一代管院人的默默耕耘、倾心付出,推动着学院一路坚韧前行,让学院不断突破创新,开拓出属于中国和世界的管理教育探索与发展之路。在这三十多年里,学院的学科构架持续完善、教学科研水准不断提升;学院以全球最快速度通过国际顶级认证,五个专业学位项目在国际权威排行榜上成绩斐然。这是对我院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所获成绩的认可,亦是我院迈向国际一流商学院进程中的里程碑,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我们深知,建设国际一流商学院不能急功近利、急躁冒进。面向未来,我们仍将继续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孜孜不倦的求索,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前沿管理思想。通过持续努力,我们坚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终将乘中华腾飞之翼,跻身于世界领先商学院的行列。
让我们携手努力并期待!
早在1917年复旦大学就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后,于1985年恢复管理教育,成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
学科体系完整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学院目前设有8个系、25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含自设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含自设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产业经济学为全国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0年,学院又相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工程管理2个金融硕士项目方向、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开设工商管理学博士(DBA)项目、以及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合作EMBA项目。201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伦敦商学院联合开办了国际商务硕士双学位项目(Global MiM)。
师资力量雄厚
截至2018年12月,全院共有教师148人,其中教授60人、副教授64人。95.9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取得境外博士学位的有58人,占总人数的39.19%。
科研实力突出
学院各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十几个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团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著、论文和专利。在UTD发布的“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2014-2018)中位列全球第83名,亚洲第9名,持续稳居中国大陆第1名。
优秀人才辈出
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都吸引了众多考生前来深造,培养了一批批管理精英。截至2018年底,学院有在读本科生789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298人,工商管理博士生8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179人。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咨询公司2018年全年已培训3000余位学员,迄今为止共计50000多名企业管理者参与培训。目前学院校友已超过46000人。
国际交流广泛
管理学院恢复建院以来,广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美国、意大利、挪威、英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6所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国际化战略已经覆盖到了学生、师资、科研、课程设置、企业联系、国际合作研究等各个层面。
通过国际权威认证
为了拓展更为丰富的全球化资源,加强与各国优秀商学院间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学院还积极加入诸多国际顶尖的合作组织。2007年,管理学院正式成为PIM(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组织成员学院。2009年,学院成为GMAC(美国商学院协会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在全球的第173家正式会员。同年,顺利取得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国际认证。2010年学院快速通过了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国际认证,并于2015年通过AACSB再认证。在2012年的EQUIS再认证中,学院再获佳绩,成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家获得五年期认证资格的管理学院,并于2017年再次被授予EQUIS五年期认证。
国际排名稳步提升
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MBA排名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五大项目全部跻身全球40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6位,连续7年跻身10强。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位列全球第29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3。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5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位列全球第2。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0位,参评6年,连续稳居40强。复旦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4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全球第1。
企业合作深入
学院历来将与企业的合作贯穿于教学和学院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利用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和学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通过校园宣讲会、招聘会、校园竞赛、职业信息平台等,展示企业品牌与文化、选拔人才。学院发起了管理大师论坛、问学讲堂、聚劲论坛等各种讲座论坛,成为院企合作的纽带。学院还设立了专职团队,全方位对校企合作关系进行高效、有序地管理。包括瑞银集团、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硅谷银行、史带基金会、沃尔沃、复星集团、彭博、嘉吉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众多海内外著名企业与学院开展了企业参访、学生实践、论坛合作、人才定向培养、案例研究、资金与物资捐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学院发展。
陆雄文:管理学院院长
李尧鹏:党委书记
周 健:常务副院长
孙一民:副院长
殷志文:副院长
吕长江: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郑 明:副院长
叶耀华:党委副书记
赵伟韬:党委副书记
吴立鹏:管理学院顾问
|